走进北海:看看4亿年前的远古生物是如何实现科研的、生态双利用
我们的马蹄蟹主要养在红树林里”北海兴隆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红树林环境对马蹄蟹的生长和保护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近日,“机遇中国精彩广西”——2024境外媒体看到广西采访团陆续来到北海市金海湾红树林生态旅游区、参观采访北海经济技术区,了解当地红树林和中华马蹄蟹的保护情况。
中华鲎,又称马蹄蟹、中华鲎、夫妻鱼等,是一种古老的海洋生物,在地球上生存了4亿多年,被称为“海洋活化石”曾广泛分布于北海地区据说当地渔民会用马蹄蟹的壳做瓢。
鲎有蓝色的血液和独特的一套、有效防御和凝固免疫系统,可制成“鲎试剂”进入现代后,广泛应用于药学、临床和科研领域。此外,一些疫苗的研制和生产也需要鲎试验。
由于过度捕捞和栖息地的破坏,马蹄蟹鲎的数量大大减少2021年,马蹄蟹在新调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为了满足医疗需求,保护鲎的种群,近年来,我国对鲎进行了开发、人工养殖和养殖的力度一直在加大。
但是鲎的生长对环境有一定的要求,养殖也比较复杂。据了解,自然界的成年马蹄蟹生活在海底,经常钻入沙里,只露出剑尾。每年6-9月,成年马蹄蟹会成双成对地爬到潮间带高潮线附近的沙滩上挖沙产卵、体外受精。大多数幼马蹄蟹生活在潮间带泥滩,而小个体生活在沿海海滩。
人工养殖需要鲎的人工授精、在孵化后,提高鲎的成活率,模拟自然生态,投喂健康养殖采血,需要运用科学的恢复手段,快速恢复鲎的体能,最终放生到自然海域。
北海兴隆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说,目前世界上只有四种马蹄蟹,其中只有两种具有药用价值,一种是美国马蹄蟹,另一种是中国马蹄蟹。该公司每年将养殖20万只中国鲎,可实现年产量2.5mg/20万鲎试剂。
中国鲎幼虫大多分布在潮间带红树林的外缘、潮沟出水口两侧、海藻床周围有一层薄薄的表层水的地方。中华马蹄蟹养殖至34岁时,将在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放流,提高其自然环境存活率。
因此,作为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指示物种,马蹄蟹生长环境中红树林的保护也成为当地生态修复的重点工作。
据了解,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是中国乃至世界上中华马蹄蟹最重要的产卵和繁殖栖息地之一金海湾湿地公园红树林湿地有许多适合中华马蹄蟹增殖放流的场所。
近年来,当地政府实施了红树林造林和恢复工程、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开展了原地恢复和异地补植,不断提高红树林覆盖率,面积逐年增加。
记者在金海湾红树林生态保护区了解到,保护区红树林面积3500亩,连片面积长,结构完整,生物多样性和稀有性强。一眼望去,郁郁葱葱,林中不时有大白鹭,惊喜地起飞。
如今,随着红树林面积的增加和鲎放流的加强,这里的幼鲎越来越多。此外,大型底栖生物、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等也在增加,目前达到400多种。到2022年,当地共检测到206种鸟类、底栖生物207种,为世界红树林和鲎的保护提供了重要经验。